首页 > 1-3岁 > 幼儿疾病
吞气症
吞气症是由于小儿过度吞气引起腹胀,腹部不适,进而引起小儿限制进食,严重者可引起剧烈腹痛。吞气症不像别的严重的病症,它并不是威胁特别大的危险疾病,但是也会影响宝宝的健康。宝宝吞气症有原因,要想预防宝宝吞气症,只有通过病因来预防。
吞气症

所谓吞气症,就是说孩子在吃奶时突然中断吮乳,表现烦躁不安,两手握拳,啼哭不停,面红耳赤或面色苍白。不少家长对此茫然不解,束手无策.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婴儿吞气症。婴儿在吮奶时吸入了大量的空气,吞下的空气聚集在胃下部,奶液则留在胃上部,空气不能及时逸出,而进入小肠和大肠,使肠壁肌肉产生阵发性痉挛,引起腹部不适或剧烈腹痛。

一、母亲方面的原因

(1)可能是因为母亲的奶头括约肌过度紧张、出奶太慢,或者奶头太短甚至内陷,小儿吃奶时不易吃到奶,于是用力吮吸,在此过程中就吞入了大量的空气。

(2)要注意喂奶的方法与姿势。人工喂养时,要让奶嘴充满乳汁,当奶瓶斜着,奶嘴没有充满乳汁,而是一半是奶汁一半是空气,这样也会吞入大量空气。进入胃的空气聚集在下部,奶汁则留在胃的上部,所以空气不能顺利逸出。大量空气进入小肠和大肠后,促使迷走神经兴奋而引起一过性肠壁肌肉痉挛,一时阻断了肠内容物通过,即出现肠蠕动紊乱。这时小儿可发生剧烈的腹痛或不适。

(3)母乳喂养时采取卧位,也会使宝宝吸入空气;

(4)没有定时给宝宝喂奶,宝宝因为饿太久,喂养的时候会拼命吮吸;

二、宝宝方面的原因

(1)婴儿吞气症多见于性子急躁、3个月左右的男孩子。

(2)婴儿时期发生吞气症的孩子,肠胃仍属于较敏感虚弱的,因此需长期注意饮食。

通常婴儿吞气症都不太需要服药治疗,由于并非质器性的疾病,只要消除导致吞气症的原因,就可以改善。

1、在吃奶时突然中断吮乳,表现烦躁不安,两手握拳,啼哭不停,面红耳赤或面色苍白;

2、有的婴儿会在睡眠中突然惊醒,高声尖叫,头向后仰,辗转不安,面色苍白,满头大汗,手脚发凉,吐奶不止。发病时孩子肠鸣音亢进,放屁频频,放屁后小儿大多恢复正常。

3、吞气症多见于性子急躁、3个月左右的男孩子,喂奶前应给予精神上的抚慰,使其情绪稳定,不要在孩子哭闹、情绪激动时喂奶。

治疗前的准备

(1)母亲在喂养时要采取合适的体位,不能卧位,采取立位或坐位较为合适;

(2)母亲的奶头括约肌过度紧张、出奶太慢,或者奶头太短甚至内陷都是吞气症的诱因,所以母亲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乳头,及时纠正,为哺乳做好准备;

(3)吞气症好发于性情急躁的孩子,所以在喂奶前应给予精神上的抚慰,使其情绪稳定,不要在孩子哭闹、情绪激动时喂奶;

(4)喂奶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,哺乳后应将宝宝竖直抱起,靠在母亲肩上,轻轻拍其背部,迅速排出吞入的空气,然后把宝宝放在床上,取右侧卧位;

(5)定时给孩子喂奶,形成一定的饮食规律,不要让孩子饿得太久。

吞气症西医治疗方法:

(1)发生婴儿吞气症时,可用湿热毛巾敷在小儿腹部(注意不可烫伤),或用手轻轻按揉,肠痉挛会很快消失。

(2)哺乳后应将宝宝竖直抱起,靠在母亲肩上,轻轻拍其背部,迅速排出吞入的空气,然后把宝宝放在床上,取右侧卧位。

(3)大部分患儿出生6个月后症状会自行消失。

第一、 给婴儿喂奶时应采用立位或坐位,决不能给婴儿卧位喂奶;

第二、 第二、不要在孩子过于饥饿时喂奶,孩子饥饿时吮奶用力过大,过急,在奶汁不多情况下,易增加空气的进入量;

第三、喂奶后将孩子立即抱起来,轻轻拍背,使空气慢慢逸出;

第四、对经常发生婴儿吞气症的孩子可采用按摩法,方法是自上至下的在婴儿腹部轻轻按摩10~20分钟,使空气从大肠排出体外。也可将湿热毛巾敷在婴儿腹部,空气就会很快从孩子腹部排出。

吞气症是宝宝常出现的一种情况,很多家长不了解吞气症如何急救,就会加重宝宝的病情。所以了解吞气症如何急救护理是相当重要的。

在治疗这种病时,如果是乳头问题,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处理:奶头内陷或过短,平时经常自己轻轻向外提拉;奶头括约肌过分紧张,可以在喂奶前用手掌进行按摩,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十余次,然后再喂哺。喂奶时,母亲最好取立位或坐位,每次喂奶不要超过20分钟。喂毕,将小儿竖直抱起,让其上身伏在母亲肩上,再轻轻拍其背部,以使孩子胃内的空气迅速排出。然后把孩子放在床上,右侧卧位,让奶汁从胃内缓缓进入小肠。这样,婴儿吞气症就不会再发生了。

发生婴儿吞气症时,可用湿热毛巾敷在小儿腹部(注意不可烫伤),或用手轻轻按揉,肠痉挛会很快消失。

孕期小助手

提交
1
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
月嫂培训\招生\考试\证书

精选词条

月嫂

搜索

育婴师
x
立即在线咨询
免费回电

电话全程免费,可以放心接听!

预约咨询

家家月嫂 家家月嫂

微信扫一扫

点击直接咨询

400-080-8850

免费咨询电话    |

你好,世界!

确认